2022年7月28日,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郭红卫教授、姜凯研究副教授、杨琰研究助理教授应邀到我院开展学术交流。学术交流会在植保学院大报告厅举行,由杜云龙教授主持会议。植保学院党委书记陈斌教授以及校内外师生逾百余名到场聆听并积极参与交流。郭红卫教授、姜凯研究副教授和杨琰研究助理教授分别以“小RNA,大本领----植物siRNA的作用机制及生物学功能”、“基于化学生物学的植物生长调控剂开发”和“乙烯调控番茄果实生长及成熟的分子机制”为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精彩的学术交流。
在本次学术会议中,郭红卫教授介绍小RNA(包括miRNA和siRNA)发挥着重要的转录后调控功能,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性至关重要。小RNA的长度决定了其发挥生物功能所采用的机制,植物RNA在Dicer-like(DCL)蛋白的作用下,切割形成21-,22-或24-nt长度的小RNA。最近的研究发现植物产生大量内源22-nt siRNA的合成通路和环境条件,揭示了22-nt siRNA特异性地导致靶基因的翻译抑制以及沉默的扩增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两个参与氮代谢的硝酸还原酶基因(NIA1和NIA2)产生了约占总量一半的22-nt siRNA,在极端缺氮或其它环境胁迫条件下,植物通过增加22-nt siRNA,降低NIA1/2蛋白翻译效率,抑制植物生长,暗示22-nt siRNA是平衡植物正常生长和胁迫响应的重要调节因子。为推动植物响应环境刺激下mRNA降解和基因沉默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农业转基因需要克服的重大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姜凯研究副教授从化学生物学的角度,交叉性地运用经典遗传学、化学遗传学、有机化学、结构生物学、计算化学等多学科方法,湿实验和干实验(计算机辅助)结合的策略,通过对小分子化合物的筛选和理性设计开发。借助小分子化合物进一步揭示生长素等其他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和生长发育机制。为推动基础科学研究以及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实践,面向实际需求开发植物生长调节剂提出了新的想法。
杨琰研究助理教授就“果实生长期相对低剂量的乙烯和果实成熟期乙烯大量生成背后的机制以及对应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这一科学问题,通过乙烯对番茄果实生长和成熟的调控机制的研究,为植物气体激素乙烯参与调控番茄果实生长提供了新的见解,并对呼吸跃变型果实的成熟机制作出全新阐述。
提问环节,校内外师生积极参与,踊跃提问。关于21、22nt siRNA生成与识别机制的差异、小分子激素调节剂与生长素结构的小分子识别及生产应用、为什么选择乙烯这一激素来研究肉质果实番茄的发育?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讨论。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此次学术报告的成功举行,进一步加强了学院与校外科研机构的学术联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师生的热烈响应,增强了同学们在农业领域发展的信心。
嘉宾简介
郭红卫,博士,教授,南方科技大学。研究领域长期致力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植物激素生物学和植物小RNA作用机制的研究,首次建立了植物成熟衰老激素乙烯作用的蛋白降解模型和翻译抑制模型,揭示了多种乙烯信号转导机制和调控网络,构建了多个植物激素数据库和叶片衰老数据库。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分子细胞发育系和Salk Institute攻读博士学位和从事博士后研究。先后担任Plant Cell、Mol Plant,Plant Cell Physiology, JIPB等著名植物学杂志编委。迄今已在Science、Cell、Nature、Plant Cell、PNAS、Cell Research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
姜凯,博士,研究副教授,南方科技大学。获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奖励、广东省创新创业团队核心成员。长期从事植物激素信号转导与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工作。在东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和从事博士后研究。担任Journal of Pesticide Science杂志编委。迄今已经在Plant Physiology, Journal Experimental Botany,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9篇,其中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含共同作者)论文10篇。
杨琰,博士,研究助理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市后备级人才。研究领域致力于植物激素及环境信号对幼苗形态建成、果实发育成熟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和从事博士后研究。迄今已在PLoS Genetics、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Plant Journal以及Molecular Plant等国际主流SCI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先后主持多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