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7月19日,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为期4天的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拉开序幕。在此期间,学院将和澄江市林业和草原局共同开展“凝聚青春力量、助力湖泊治理、共建生态家园”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入侵生物科普、生物多样性科普、抚仙湖“四退三还”及生态环境治理、抚仙湖周边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展开社会实践和乡情调研。
本次调研实践团队由植物保护学院的18名师生组成,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春艳老师、动植物检疫专业负责人谢勇老师、植物病理学教授何永宏老师、学院团委书记李海礁老师、团委负责人李羲老师、专职辅导员彭跃进老师带队,来自各个年级不同专业的12名同学组成社会实践团队。
8点30分,调研实践团队在植保楼前举行出征仪式。谢勇老师首先作了全局安排,向同学们强调了此次实践活动的具体行程、工作重点、预期效果等。之后,李春艳老师也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和要求,切实保障人身、财产、出行等方面的安全;二是要积极投身到实践过程中,勇于展现自身能力,树牢时间观念,保障实践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牢记和发扬“院士精神”,不畏艰辛、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将植物保护学院的知识、技术和成果带入广袤农村、带进田间地头、带到农民身边。
经过两小时的车程,实践团队到达目的地澄江市。团队走访的第一站是肖咀新村,它是经由原本距离抚仙湖最近的两组居民搬迁后形成的一个新村。虽然只有一条公路之隔,但今昔对比,村民的生活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村住户为81户,搬迁后土地流转,主要栽种蓝莓、烤烟、水稻、花材等,大部分村民将住房改为民宿、餐馆等,积极发展旅游业和餐饮业。实践团队通过采用深入走访、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该村组村民进行抚仙湖“四退三还”、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的乡情调研。同时大力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呼吁村民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引导其积极配合当地持续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第二站,实践团队来到了从脱贫攻坚成功迈步乡村振兴的省级典型村落之一的马房村。在党建的引领下,马房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进步进行示范创建,与抚仙湖保护治理深度融合,走出了具有马房村特色的蝶变之路。保留历史特色、打造主题村镇、开展职业培训、宣扬优良村风,马房村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道路上昂首阔步、多措并举,不仅如期完成了脱贫致富的历史任务,还打造出了自己的文化品牌和致富模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党和国家一直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强调重视生态建设、重视环境保护、重视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通过第一天的调研,我们了解到当地村民对抚仙湖水域“四退三还”的宝贵意见,见证了搬迁村落的旧貌新颜,收集了马房村美丽乡村标准化、模块化建设的丰富经验,为后续调研工作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